衛教學堂癌症 > 鼻咽癌

鼻咽癌發生位置為鼻咽腔,位於咽喉的上端及鼻腔正後方之區域。由於鼻咽腔位處於深處,故一旦發生病變時通常難以自我察覺,必須藉助鼻咽內視鏡等來檢查。主要症狀就是鼻出血,複視和頸部長有腫塊,另外頭痛和耳鳴也是常見的症狀。
鼻咽癌關於鼻咽癌
2015-05-07
何謂鼻咽癌 鼻咽乃一位於鼻腔最後端之小空腔,其上為蝶竇,其下為口咽部,後方為第一頸椎咽部位於鼻腔後方,它的兩側就是耳咽管的咽部開口(即連接耳部與咽部的管道),鼻咽腔是耳、鼻、咽喉相連的唯一通道。正常鼻咽所佔的空間有限,最寬處約略僅只有 3.5 公分 ;若於此處發生之癌,我們稱為鼻咽癌。  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罕見,僅佔所有惡性腫瘤的0.3%左右。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,中國東南沿海之兩廣、福建、臺灣及香港、新加坡等地之中國人罹患率相當高,即使是移民到歐美之後代亦是。因此有人稱鼻咽癌為「中國癌」、「廣東癌」,一點也不為過。   台灣一年有一千多個病人,依衛生署統計,它是台灣地區癌症第七大殺手,其中男性佔約四分之三。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,但以四十歲為高峰。鼻咽癌發生的原因仍不清楚,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。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20倍。其次是環境因子、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。然而,常有病人是不抽菸、不喝酒。為什麼有的人會得鼻咽癌而有的人不會?目前仍不清楚。   鼻咽癌的成因   鼻咽癌的病因比較常被提到的可分為三方面: 第一是 種族遺傳 因素 中國人是鼻咽癌發生率最高的民族,此外,約有百分之八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簇集的現象,鼻咽癌患者的親人,尤其是一等親,罹患鼻咽癌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得多。當然除了遺傳因素之外,親屬間居住在一起,有相似的生活環境也有可能是原因之一。   第二種是 環境 因素 如吸煙、刺激性氣體吸入,食用醃製食品等,然而這些因素較少有一致性的結論證明與鼻咽癌有關。   第三是EB 病毒感染 科學家發現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EB病毒抗體的種類較多,而且含量也比一般人高許多倍,而且鼻咽癌病情愈嚴重者,其EB病毒的濃度愈高,經過治療後大部份病患血中EB病毒抗體的濃度都會降低,如果治療後血中EB病毒濃度並未減少,或減少後再度增加則有可能是遠端轉移或復發。此外,有學者報告正常人血液中如果其EB病毒抗體的濃度極高者,得到鼻咽癌的機會是濃度正常者的好幾十倍,因此一些病毒學者積極提倡鼻咽癌的成因就是EB病毒。煮飯油煙並無明顯證據證實可以導致鼻咽癌。   鼻咽癌的症狀 1. 頸部腫塊 約有70-80﹪的患者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轉移,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系統,因此癌細胞很容易經由淋巴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,如骨骼、肺臟、肝臟等。   2. 鼻涕或痰帶血絲 當腫瘤表面潰爛出血時,會造成鼻涕或痰(尤其是由鼻部倒吸的痰)帶血絲,然而經由前鼻孔大量流鼻血的現象並不多見。   3. 鼻部症狀 包括鼻塞、膿鼻涕、惡臭分泌物等,主要是由於腫瘤堵塞鼻孔、鼻腔或因腫瘤潰爛而產生。   4. 耳部症狀 耳部症狀主要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受損所致,耳咽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功能,比如登山或搭飛機時所產生的耳部悶塞感,可經由吞口水、打哈欠等動作來打開耳咽管以平衡中耳腔壓力,便使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受。因此,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,就會產生耳塞、耳鳴、中耳積液、聽力障礙等症狀。   5.頭痛: 鼻咽與鼻竇、顱腔相鄰,當腫瘤侵犯到鼻竇、腦膜或顱腔時,便會造成頭痛,此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。   6.腦神經症狀: 鼻咽與顱腔之間以堅硬的顱底骨隔開,但在鼻咽周圍具有血管與神經通道,癌細胞常沿著這些通道侵犯至顱腔內,引起腦神經功能障礙。如第五腦神經(三叉神經)受損,便會造成臉部皮膚感覺麻木;第六腦神經(外展神經)受損,便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;其他如舌下神經、迷走神經受損,則會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。 鼻咽癌易轉移至何處   1. 頸部淋巴結 2. 骨頭:包括胸腰椎、肋骨、骨盆等處 3. 肺 4. 肝 5. 顱內等 鼻咽癌的診斷   1. 內視鏡檢查:醫師會先以纖維內視鏡檢查鼻咽部,若有異樣則一定要做切片處理。     甚至有時要做好幾次切片才能診斷出來。 2. 放射線檢查:包括電腦斷層射影或核磁共振造影。 3. EB病毒之抗體效價檢測等。   鼻咽腫瘤切片注意事項   1. 勿用力擤鼻涕,忍不住打噴嚏時,請張口,以防出血 2. 按時服藥,如有出血,即刻到急診部就醫 3. 三天內,請勿抽煙,勿食用過熱食物,宜溫冷飲食 4. 避免泡熱水澡及劇烈運動 5. 一週後,返院看切片結果    鼻咽癌的治療   1. 第一期及第二期 鼻咽癌是屬於對放射線較為敏感的腫瘤,因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,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。放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鼻咽部、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,連續治療7至8週。五年存活率約72~86%。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,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,施行前必須判斷其利害得失。   一般而言,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,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、咽喉疼痛、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,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。而持續較久的亞急性副作用,如口乾、頸肌肉纖維化及中耳炎等,則時有發生,但不嚴重。至於嚴重的晚期副作用,如軟組織壞死、骨骼壞死、局部腦組織或脊髓受損,則較少發生。   2. 第三期及第四期(無遠端轉移) 單獨放射治療之存活率約30~50%,第三期比第四期較好。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因,因此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以提高治癒率,是目前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。   化學治療可能有助於鼻咽癌病人,給予的時機及種類包括: (1) 放射治療後之輔助化學治療(adjuvantchemotherapy) (2) 放射治療前之引導化學治療(inductionchemotherapy) (3) 放射治療併行化學治療(concomitantchemotherapy) 目前應以那一種方式合併治療,尚未有確切的定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