鈣質與健康1衛教學堂 > 食品 > 鈣質與健康

2015-06-10
鈣是自然界中最分佈最廣的元素之ㄧ,以化合物的型態存在著,例如:大理石、石灰、石膏等,也存在於生物體的骨骼與血漿中。除了自然環境、生物體中有鈣質的存在,我們每日所吃的食物當中也含有鈣質,飲食中含鈣最豐富的包括:奶類及奶製品、小魚乾、豆子及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等,其中又以牛奶的鈣含量最多。
 
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
 
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可分為「不可控制因素」及「可控制因素」兩類。
一、 不可控制因素:
 1. 女性
 2. 年齡超過七十歲
 3. 已達更年期或停經
 4. 家庭成員有人患骨質疏鬆症
 5. 身材和體格特別矮小
二、 可控制因素:
 1. 鈣質攝取不足
 2. 吸菸
 3. 飲酒過量
 4. 缺乏運動
 5. 喝大量咖啡
 
骨質疏鬆標準值
 
其參考的檢測報告值為骨密度標準差(T score)
1.  T score > -1:正常骨質
2. -2.5 < T score < -1:骨質稀少
3. T score < –2.5:骨質疏鬆症
 
鈣的生理角色
 
人體中最豐富的礦物質就是鈣質,有99%儲存於骨骼與牙齒中,剩下的1%分布於血液、肌肉及細胞間的液體中。雖然只有1%的鈣質分布於血液及細胞間液當中,但舉凡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、血液凝固、心臟跳動、荷爾蒙作用及細胞膜訊息傳遞等生理反應都需要鈣質。
 
人體血液及組織中的鈣質濃度必須保持恆定,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。 鈣質是構成人體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份,骨頭一直是處於分解及合成的動態平衡中,若鈣質的吸收率大於流失的速率,多餘的鈣質就會存入骨骼與牙齒中;反之,若流失的鈣質多於所吸收的鈣質,則鈣質就會從骨骼與牙齒當中分解出來,以維持人體中恆定的鈣濃度。
 
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齡而增加;25-30歲,骨骼含量到達最高峰,之後就會逐漸減少;30-40歲,骨骼的鈣質含量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;中年以後骨質約每年減少0.3%-0.5%。更年期婦女因荷爾蒙分泌的改變,骨質流失的速度會更加地快速。30歲以前為人體吸收鈣質、儲存骨密度的最好時機,在這段時間,必需攝取充足的鈣質,維持高骨密度,以應付年老時骨質的流失。
作者/來源 : PPB營養小組
其它文章